《鳥人》影評,豆瓣 鳥人
《鳥人》影評,豆瓣 鳥人
【現實恐懼】《鳥人》又名《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寓意各類角色因擔憂被ignorance而引發的現實恐懼或社會安全感缺失,無論是選角、劇本與表演層次都圍繞這一群體特征猛烈展開。因塑造鳥人超級英雄形象而被世人熟知的過氣影星Riggan(其扮演者邁克爾基頓曾在《蝙蝠俠歸來》中飾演蝙蝠俠)期待轉戰百老匯再獲成功,用盡力氣毫無尊嚴只為站在百老匯舞臺上年輕演員Lesley(其扮演者Naomi Watts在《穆赫蘭道》中扮演過闖蕩好萊塢失敗的Diane)對于第一次演出忐忑不安,眼神空洞吸食大麻的女兒Sam(艾瑪斯通飾)與糟糕的父女關系,才華橫溢任性驕狂的明星Mike(愛德華諾頓飾)剽竊Riggan創意只為賺取頭條,此外還有焦頭爛額的制片人以及私生活混亂的其他女演員等……與選角特征相匹配的是表演形式,敏感狂躁幾乎成為了每一個角色的情緒標簽,在激進過火中燃放光彩。
【現實妥協】Unexpected源于現實妥協非常直接對抗。Riggan幻想自己飛天遁地的超能力卻也會打的到劇院,并不自主地搶占了娛樂頭條并在舞臺劇表演中設計了用真手槍擊中鼻梁的橋段;Riggan與Lesley原諒了Mike選擇了他的才華成就了最佳的演出反饋;Sam與父親冰釋前嫌。生活就是不斷的在受到打擊之后或妥協或堅持,妥協并非完全放棄堅持,而是選擇一種更接近夢想的人生路線。Riggan最終大獲成功,走出了鳥人的陰影,收獲了生活的信心與女兒的親情,就如同一場夢想照進現實的勵志片。
【現實影射】《鳥人》構筑的好萊塢世界,充滿了老者的沒落、少年的迷茫、中生代演員的艱辛勢利以及混亂不堪的人際關系,是墨西哥導演伊納里多作為外來者對外表光鮮的好萊塢真實陰暗一面的素描。Riggan最終戰勝了內心深處喋喋不休的鳥人獲取成功,依靠的是誤打誤撞裸身穿越時代廣場的輿論噱頭以及以身犯險營造的逼真現場效果。內心深處的藝術理想與職業操守,在有限的預算面前捉襟見肘、在對視聽享受簡單粗暴的極致推崇面前備受內心煎熬,也在不負責任的影評人毫無誠意的恐嚇面前尊嚴盡失,只有近乎慘烈的犧牲與妥協方可挽回,是好萊塢殘酷的另一面。電影的最后,Riggan換了新的鼻子從病房的窗臺上一躍而下,究竟昔日自我安慰的借口真實再現、還是在更大的現實面前支離破碎,伊納里多給出了開放性的結局,進一步加深了觀眾對于好萊塢現實與夢想博弈的思考,也是伊納里多對好萊塢的現實妥協。
【長鏡頭奇觀】《鳥人》榮獲奧斯卡攝影以及最佳導演,最好的例證無疑是無與倫比的長鏡頭運用以及富有效率的調度走位。攝影機鏡頭從位于二樓陽臺的愛德華諾頓臉上滑過,緩緩轉至一樓舞臺,卻能驚奇地發現諾頓安靜地坐在舞臺中央進行表演。因為鏡頭沒有換過,所以觀眾能清楚地判斷諾頓只是利用攝影機連接場景的空隙那短短的幾秒鐘完成了位置轉換,攝影構筑的視覺奇觀如同魔術表演一般令人贊嘆。此外,長鏡頭更是對演員表演連貫性與臺詞功底的極致考驗,從最終呈現的效果來看無疑是成功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手提跟隨式攝影方式在大劇院臺前幕后來來回回,容易帶給觀眾視覺不適感。